
新聞動態
主要從事油氣田領域民用爆破器材技術、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和工程技術服務。
2022.10.21
科技信息快報(2022年9月第9期)
1、中國石油公司使用數智技術精準高效開采資源(2022.08,新浪財經) 大港油田作為中石油集團首批試點,正在加緊進行“數智化轉型”,為中國油氣行業探索可復制、可推廣方案。數智油田 1.0 全面建成后,大港油田勞動生產率提高 50%,桶油生產成本降低 30%。今年,大港油田還將打造一個智能油藏示范區,建立油藏研究、油藏管理標準化模板。
2、我國攻克高效界面位阻表面活性劑核心技術(2022.08,國際石油網) 我國首次利用國產原料自研的高效界面位阻表面活性劑目前在大慶油田杏北開發區開展現場試驗,預計可在水驅基礎上提高采收率 20 個百分點以上,與現用的復合驅體系相比,采收率可多提高 3 個百分點以上,同時桶油成本更低。預計 2024 年在大慶油田全面推廣應用。
3、西部鉆探 XZ-AVDS 垂鉆系統助力提速提效(2022.08,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8 月 4 日,西部鉆探公司工程院自主研發的XZ-AVDS 垂鉆系統,在塔里木油田 KL3-2W 井完成現場試驗。本次試驗最大限度釋放 XZ-AVDS 垂鉆系統防斜打快優勢,系統累計作業 418 個小時、1980 米,均創造公司南疆區域作業最高紀錄,為后續規模化推廣應用打開了新局面。
4、大慶鉆探控壓鉆完井配套技術支撐精細挖潛(2022.08,中國石油新聞中心)截至 8 月 8 日,大慶鉆探歷經 3 年自主研發的注水開采油田調整井控制壓力鉆完井配套技術已在現場應用 3020 口井,少影響注水量 600 余萬立方米、產油量 10 余萬噸,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5、華北油田新型中低溫交聯體系驅動老油藏潛伏油(2022.08,國際石油網)截至 8 月 9 日,華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調驅劑(新型中低溫交聯體系),在二連盆地阿 31 斷塊 3 個井組已全部完成注入,累計增油 1500 余噸。此次華北油田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調驅劑為綠色環保無鉻配方,在相同體系強度下每立方米工作液可節約 3.7 元,和國內同類型產品相比屬領先水平。
6、我國成功開發 8000 米超深地下油氣田(2022.08,新浪網)中國石化 8 月 10 日宣布,公司所屬的順北油氣田在地下 8000米深度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折算日產油氣當量達到 1017 噸。這標志著全球埋藏最深的油氣田成功勘探開發。
7、自治區首個水熱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示范工程通過驗收(2022.08,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該項目是自治區首個水熱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示范工程,填補了我區地熱尾水回灌試驗研究空白。經測算,供暖系統運行比燃煤鍋爐供暖系統節約費
用 30%-65%,節能效果顯著,并可有效的減少常規燃料需求和灰、渣、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
8、大港油田 3 項綠色高效驅油技術國際先進(2022.08,國際石油網)“高含水老油田綠色高效驅油體系及工業化應用”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專家鑒定認為,其中廢棄油脂驅油表面活性劑、“增稠二氧化碳+水”體系、碳化稻殼調剖劑等3 項綠色高效驅油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9、油氣業務質效大幅提升 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提速(2022.08,新浪財經)中國石油按照新能源發展專項規劃部署,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等重點項目落地,積極開拓清潔電力和地熱市場。2022 年上半年,中國石油新獲風光發電指標 5,360 兆瓦,新增地熱供暖面積 1,120 萬平方米,成功打造首條零碳沙漠公路,投產首座水面光伏電站,松遼盆地百萬噸級 CCUS 全產業鏈示范工程全面啟動,多個重點項目落地見效。
10、華北油氣大牛地氣田建模數模技術國際先進(2022.08,國際石油網)近日,華北油氣勘探開發研究院創新形成的“障壁砂壩細分與遞進式相控建模數模技術”經集團公司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于高頻旋回的障壁砂壩細分與遞進式相控建模數模技術,氣田累計增產氣 14.3 億立方米,有力支撐了氣田 30 億立方米/年持續穩產。
科技信息欄
1 、(起爆技術)油氣井用水下超聲通訊起爆系統設計與驗證(2022.04,火工品)基于管輸射孔無線通訊起爆控制技術研究現狀和存在問題,設計智能遙傳裝置、槍頭主控裝置,并模擬井下應用環境對智能遙傳裝置、槍頭主控裝置進行性能測試。多次試驗結果表明,所設計的智能遙傳裝置、槍頭主控裝置能夠完成水下通訊、控制、起爆等所預定的功能,實現地面實時控制井下儀器并完成智能起爆。本研究為油氣井用管輸射孔無線通訊起爆控制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2、(射孔槍)考慮炸高和相位角影響的射孔槍卡槍及強度流固耦合分析(2022.09,振動與沖擊)射孔作業過程中常發生射孔槍卡槍,損壞等安全事故,影響勘探開發進程。首先建立射孔彈-射孔槍-射孔液-套管-砂巖三維有限元模型,結合 ALE算法,實現射孔液-射流-槍-套管-砂巖之間的流固耦合,分析不同炸高和相位角對射流侵徹過程中射孔槍毛刺和應力強度的影響。研究表明:炸高增加,毛刺高度和最大應力以及對射孔槍材料的損傷區域范圍均減小;解決了聚能爆轟仿真時常發生的分析意外終止和速度超限溢出問題,可為射孔爆轟侵徹類問題研究提供思路.
3、(射孔技術)匯聚式復合射孔技術(2022.02,國外測井技術)在薄差層進行一體式復合射孔施工過程中,由于射孔槍內布彈數量較少,所以采用彈前或彈間布火藥的形式,會限制火藥使用量,從而降低了一體式復合射孔技術的作用效果。為此研究了匯聚式復合射孔技術。通過改變布彈方式和布藥方式,提高一體式復合射孔技術在薄差層作用效果。
4、 (射孔技術)多功能高效復合射孔技術(2022.03,國外測井技術)并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燃速復合火藥燃燒所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通過優化的泄壓孔結構直接作用于孔道,對射孔孔道進行多次作功造縫,獲得更長的壓力作用時間,高效率地對地層實施深度壓裂改造的一項新型射孔器。通過攻關,形成多功能高效復合射孔技術,實現了近井地帶造縫和支撐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又實現了與動態負壓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了射孔效果,填補了國際空白。利用多功能高效復合射孔技術,可以提高對油氣井完井程度及提高近井地帶的導流能力。
5、(射孔彈)高抗硫化氫無槍身深穿透射孔彈研制(2022.01,測井技術)為防止含硫化氫高的氣井中酸性介質對過油管射孔器材的腐蝕,開展高抗硫化氫無槍身深穿透射孔彈的研制。從射孔彈抗硫化氫材料優選,裝藥和藥型罩結構設計,承壓設計等方面進行闡述,試驗表明,射孔彈耐壓達 94 MPa,混凝土靶穿深平均達 997.5 mm,平均穿孔孔徑 9.8 mm。在普光某井共射孔 10 次,射孔厚度 30 m,射孔彈發射率 100%,日增天然氣 6.2×10^(5) m^(3),增產效果明顯。
6 、(射孔彈)中油測井"先鋒射孔彈"一次性射穿三層套管(2022.02,天然氣與石油)中油測井 C4302 隊使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鋒射孔彈,在港古 16101 井一次性射穿三層套管。經監測數據反饋,射孔爆破成功穿越中間層位,實現了原狀地層與油井井筒內連通。由于老井二次開發需要,該井補孔位置均位于原目的層上部。在射孔過程中,射孔彈須一次性射穿含射孔器材本身在內的三層鋼鐵介質和兩層水泥環,射孔徑向距離達 208.7 mm,其中 4 層鋼體累計厚度 42.01 mm,一次性射穿的難度較大。
7、(套管補貼)深水套管補貼技術在海洋半潛式平臺中的應用(2022.02,化工管理)海洋半潛式鉆井平臺使用的是水下井口,對于部分井因下套管過程中發生阻卡導致套管無法按照正常程序下到位的情況下,通過使用深水套管補貼工藝,可以有效解決井口故障問題,以滿足后續勘探及生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