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動態
主要從事油氣田領域民用爆破器材技術、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和工程技術服務。
2022.07.22
科技信息快報(2022年7月第7期)
國際行業科技信息
1/ 應對水力壓裂的兩項創新技術
來源:石油圈 2022/04
StageCoach通過精確模擬支撐劑在射孔簇間的運移、分布與侵蝕來解決該挑戰。借助該技術,作業者在選擇射孔尺寸和/或 射孔彈類型時會更加深思熟慮,從而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實現設想的支撐劑分布。而且它還使作業者更有遠見,知道何時 何地投資,以實現利益最大化。GEODynamics公司還推出了采用快速上扣技術的EVOLV 新型復合壓裂橋塞。該橋塞可從容應對水平井完井作業的諸多挑戰,并已被證明可幫助鋼絲繩作業公司節省95%的作業時間,傳統橋塞需要300秒,而該橋賽僅需15秒,從而有助于作業者實現更高的作業效率。
2/ GA Drilling脈沖等離子體鉆探技術
來源:石油圈 2022/05
GA Drilling成立于2008年,正在開發基于脈沖等離子體的新型鉆頭,以實現比傳統鉆頭技術快三倍的鉆進速度,該鉆頭主要應用于地熱開發領域的花崗巖等硬質巖石的鉆探。隨著消費者和投資者呼吁更清潔的能源,地熱技術正在成為石油和天然 氣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將熱水或蒸汽輸送到地表,可用于旋轉渦輪機或為家庭和建筑物提供熱量。然而,到目前 為止,地熱能項目的最大缺點包括最佳鉆探地點數量有限以及進入超深熱地層相關的高投資成本。3/ 哈里伯頓推StrataStar™隨鉆實時多層可視化服務
來源:石油圈 2022/04
哈里伯頓公司現推出了StrataStar™,這是一項深側向電阻率服務,可實現多層可視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儲層鉆遇率,并能 提高實時儲量評價的精度。哈里伯頓iStar智能鉆井和測井平臺將地下測量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以提高鉆井性能,實現高質量的井交付,StrataStar服務是該平臺的最新產品。StrataStar服務可實時測量并可視化井筒周圍30英尺的地質狀況與流體, 以確定出更優井位。利用復雜算法,該服務可精確繪制夾層與流體層的位置、厚度以及電阻率,以保持在目標邊界內。
4/ 挑戰極限,敢于突破—CETT雙管柱封隔評價新技術橫空出世
來源:石油立方 2022/02
雙管柱封隔評價技術(CETT, Cement Evaluation Through Tubing),就是獲得2021年度世界石油最佳井筒完整性技術獎的技術,由斯倫貝謝和挪威國油(Equinor)共同提交。該技術提供了領先的和經過驗證的“B”環空成像方法,無需拔出內管(油管或套管),有助于減少棄置作業(P&A)鉆機天數,從而降低成本和減少碳足跡,提高油井棄置作業效率和成功率。該解 決方案依賴于電纜傳輸的深探測高級聲學測量-軸向和方位陣列聲波成像和多模態超聲波成像的獨特組合,輔以基于物理模型的 深度機器學習算法,以解決復雜聲波信號的解釋問題。
5/ NASA的定向鉆井技術提高了效率和經濟性
來源:石油圈 2022/05
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技術可以節省定向鉆井作業的費用。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定向鉆井一直被用于石油和 天然氣作業,當時陸上鉆井工人使用該技術來開采海上油藏。多年來,已經引入了一些技術來提高鉆井精度和對井軌跡的控制程 度,同時允許通過一口井生產多個油藏,從而降低了鉆井成本,并將鉆井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在設計鉆井計劃時,運營 商在決定是采用傳統的旋轉鉆柱工藝來控制井軌跡還是使用更精確的定向鉆井技術時考慮了經濟性,但非此即彼的方法并不總是 最好的。分析鉆井條件并確定最合適鉆井解決方案的軟件的引入改變了現狀,簡化了鉆井過程,改變了司鉆的競爭環境。
6/ Hydra-Jar AP double-acting hydraulic drilling jar
來源:石油立方 2022/02
Hydra-Jar AP雙向震擊器可實現隨時上擊或下擊、及可調節的震擊力,以解除鉆具卡鉆,最小化非生產時間。當和Accelerator AP加速器一起使用時,可提供最高上千噸的沖擊力幫助鉆具解卡,并同時因加速器的存在可阻斷震擊對上部鉆具及地面設備的沖擊。
國內行業科技信息
1/ 重磅!中石油這一射孔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來源:國際石油網 2022/07
近日,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會上,由中油測井西南分公司自主研發的“先鋒”橋射聯作技術經鑒定達 到國際領先水平。“先鋒”橋射聯作技術創建了非常規油氣水平井高效射孔新方法,形成了“等孔徑-多簇”系列化射孔工具和施 工工藝,并成功研發出首套水平井射孔地質工程一體化應用平臺。系列成果推廣應用1200井次以上,有力支撐了國內頁巖油氣,致密油氣的高效勘探開發,助力四川盆地中國“氣大慶”及全國最大現代化天然氣生產基地建設,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2/ “頁巖油物聯網云平臺”上線!中國最大油田數字化覆蓋率98.2%
來源:石油圈 2022/05
長慶油田日前召開數字化改革、智能化發展階段成果發布會。會上揭幕了油田數字化一項重要成果——隴東頁巖油物聯網云 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這一物聯網平臺背后,是慶城10億噸級頁巖油田的重大項目開發,也是長慶油田高達98.2%的數字化覆蓋 率!
3/ 我國深水油氣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制獲重要突破
來源:國際石油網 2022,03
5月11日,我國首套國產化深水水下采油樹在海南鶯歌海海域完成海底安裝,該設備是中國海油牽頭實施的水下油氣生產系 統工程化示范項目的重要部分,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制邁出關鍵一步。此次中國海油實施的500米級水下油 氣生產系統工程化示范應用項目,標志著我國具備了成套裝備的設計建造和應用能力。
4/ 中石油渤海裝備“鈦合金鉆桿”獲國家發明專利
來源:國際石油網 2022,03
近日,中石油渤海裝備公司渤海能克“鈦合金鉆桿”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渤海能克鉆桿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高品質高強度鉆桿 龍頭企業,于2017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批摩擦焊式全鈦合金鉆桿,使我國成功躋身高品質全鈦合金鉆桿研制生產先進國家行列。該產品接頭和管體材料全部為鈦合金,創新性地改變目前國內外鈦合金鉆桿采用常規鋼制鉆桿接頭與鈦合金鉆桿管體用冷裝配方 式連接成整體鉆桿的做法,通過先進的摩擦焊接方式連接而成,突破了鈦合金管端鐓鍛加厚、管體熱處理及管體接頭摩擦焊等技 術難題。
5/ 中國海洋鉆井技術領域首部ISO國際標準發布!
來源:國際石油網 2022,03
2022年6月6日,由中海油研究總院牽頭起草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3421 《石油與天然氣工業—海洋隔水導管下入深度與安裝設計》正式出版發布。這是中國海洋鉆井技術領域以“模型、算法” 為核心的首部ISO國際標準,也是繼2017年中國海油牽頭發布中國石油裝備領域首部國際標準模塊鉆機國際標準(ISO 18647) 之后的石油行業領域中國海油第二部、全國第六部國際標準。
6/ 國內首例102型射孔器橋射聯作技術
來源:《國外測井技術》 作者:魏進磊
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對射孔提出更高要求,射孔孔眼不僅是油氣與井筒的通道,還是壓裂作業進入地層唯一通道,其中射孔 參數指標孔徑和穿深對壓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壓裂需求保持孔徑條件下提高穿深,以提高壓裂效果。本文開展保證孔徑一致 性的前提下提高射孔穿深的試驗,同時也是國內首例次用102型射孔器進行橋射聯作工藝可行性試驗。
7/ 匯聚式復合射孔技術
來源:《國外測井技術》 作者:唐洪宇
在薄差層進行一體式復合射孔施工過程中,由于射孔槍內布彈數量較少,所以采用彈前或彈間布火藥的形式,會限制火藥使 用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一體式復合射孔技術的作用效果。為此,研究了匯聚式復合射孔技術。通過改變布彈方式和布藥 方式,提高一體式復合射孔技術在薄差層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