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動態
主要從事油氣田領域民用爆破器材技術、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和工程技術服務。
2022.08.15
科技信息快報(2022年8月第8期)
科技信息快報
2022 年08月 第8期 編輯:研發部
國際行業科技信息
1/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周美國石油產量增至2020年4月以來最高
來源:國際石油網 2022,08
外電8月10日消息,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美國石油產量增至2020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EIA稱,產量增至1,220萬桶/日。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增至2021年12月以來最高。上周在戰略石油儲備(SPR)的美國原油庫存降至1985年4月以來最低。上周美國東海岸煉廠原油凈輸入增至2020年1月以來最高,美國墨西哥灣海灣煉廠原油凈輸入增至2020年1月以來最高。上周美國東海岸煉廠產能利用率升至100.4%,創下紀錄最高水平。
2/油價飆升 “印鈔機”沙特阿美重回全球最賺錢公司榜首
來源:澎湃新聞 2022,08
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商、沙特阿拉伯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力壓蘋果公司,重回《財富》世界500強“最賺錢的50家公司”榜首。8月3日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沃爾瑪連續第九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亞馬遜緊隨其后,中國三大能源巨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位居第三、四、五位。接下來,是沙特阿美。
3/哈里伯頓推出StrataStar™隨鉆實時多層可視化服務
來源:石油圈 2022,08
哈里伯頓iStar智能鉆井和測井平臺將地下測量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以提高鉆井性能,實現高質量的井交付,StrataStar服務是該平臺的最新產品。StrataStar服務可實時測量并可視化井筒周圍30英尺的地質狀況與流體,以確定出更優井位。利用復雜算法,該服務可精確繪制夾層與流體層的位置、厚度以及電阻率,以保持在目標邊界內。
4/NASA的定向鉆井技術提高了效率和經濟性
來源:石油圈 2022,07
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技術可以節省定向鉆井作業的費用。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定向鉆井一直被用于石油和天然氣作業,當時陸上鉆井工人使用該技術來開采海上油藏。多年來,已經引入了一些技術來提高鉆井精度和對井軌跡的控制程度,同時允許通過一口井生產多個油藏,從而降低了鉆井成本,并將鉆井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5/【射孔】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sand production in oil wells using the CFD-DEM-IBM approach
來源:愛思唯爾 2022,08
該研究顯示了套管水平油井射孔后的第一個0.1s內發生的現象。射孔孔道附近的侵蝕是由于壓力下降引起的,在第一次流動期間,由于將砂粒從射孔損害區提起的阻力,砂粒的產生開始。在模擬開始時,在射孔孔道周圍捕獲了一個沙拱,由于流體流動,沙拱坍塌,射孔空腔變大。計算產生的砂顆粒的數量和質量。研究結果提供了對砂磨過程的深入了解,并有助于實踐工程師在微觀和宏觀尺度上理解砂磨機理。
6/【射孔】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Micro-Flow Mechanism of Polymer Flooding in a Double Heterogeneous Oil Layer
來源:《energies》 2022,08
為了了解非均質油層間的層間干擾機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多孔介質中聚合物和油兩相微流的數學模型。相位場法用于在位移過程中跟蹤兩相界面。研究了潤濕性、注入方式和滲透率對比對前置長度系數和驅油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當巖石表面為水濕(油濕)時,聚合物首先驅替低(高)滲透層,在驅替早期層間突破明顯。前緣突破后,水濕(油濕)巖石開始置換高(低)滲透層,形成優先流動通道,減緩了后續聚合物驅。當巖石表面為油濕時,入口射孔程度對微驅油效率的影響較大。全射孔和混合采油模型的微驅油效率分別比分層注水和混合采油以及部分射孔和混合開采注水模型高26.21%和37.75%。
7/【壓裂】The dependence of the efficiency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on the geological factors of the Tourne-Famene deposit at the Gagarinsky oilfield
來源:IOP: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2,08
本文以Gagarinskoye油田Turne Famenskoye油藏為例,對水力壓裂后井流量隨相條件的增加進行了因子分析。通過構造多元回歸方程,確定了地質因素對生產率系數的影響,從而確定了對額外石油產量的影響?;谝蜃臃治龊徒y計模型構建的結果,確定了井底壓力和地層壓力值及其隨面部環境變化的高度顯著性。建議選擇水力壓裂作業的候選井,考慮其面部特征、水力壓裂作業非常有效的井的具體特征、剩余儲量密度、油井產量含水率、靠近含油輪廓線和注水井。‎
8/【壓裂】Oilfield Pressure Pumping System With Slow Speed And High Pressure Fracturing Fluid Output
專利號:US20210396121
油田壓力泵送系統被配置為在啟動正常壓裂之前以高壓但低速執行初步壓裂階段或操作。油田壓力泵送系統包括輔助減速驅動系統,該系統可以以較慢的輸入速度驅動變速器,該輸入速度可以由動力單元發動機的怠速提供,以促進不同的壓裂模式,包括在低速高壓初步壓裂階段的預壓裂模式。輔助減速傳動系統可包括由發動機驅動的靜液壓變速器,其以對應于驅動變速器的次怠速發動機速度的減速傳動速度驅動變速器。‎
國內行業科技信息
1/用細菌把原油趕出來
來源: 中國石油報 2022,08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術是繼熱力驅、化學驅、聚合物驅等方法之后的一項綜合性技術。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動及代謝產物來提高原油采收率,就是讓肉眼看不見的細菌代替水或化學劑驅動油藏多孔介質中的原油,是現代生物技術在采油工程領域開拓性的應用。
2/大慶鉆探控壓鉆完井配套技術支撐精細挖潛
來源:中國石油報 2022,08
截至8月8日,大慶鉆探歷經3年自主研發的注水開采油田調整井控制壓力鉆完井配套技術已在現場應用3020口井,少影響注水量600余萬立方米、產油量10余萬噸,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依托這項技術,大慶油田已建立起待鉆井壓力剖面預測、待鉆井井口壓力預測和井區動態壓力調控、精細控壓鉆完井3套控制壓力鉆完井新工藝和鉆關新標準,研發配套10種專用裝備工具,登記4種軟件,制定4項標準規范,固化3項技術模板,實現了控遞減、增產量的戰略目標。。
3/國內首例遠程控制壓裂成功作業
來源:中國石油報 2022,08
實施首例遠程控制壓裂的試驗井——新疆智慧油田955393井,共計壓裂兩層,總液量達746.8立方米。壓裂六隊在施工中,全程應用遠程壓裂施工作業技術。位于新疆克拉瑪依的控制點西部鉆探井下作業公司(儲層改造研究中心)EISC遠程支持中心距離井場43公里。7月30日13時56分,EISC遠程支持中心順利接收控制權。施工指揮、設計人員、泵控操作手、混砂操作手、儀表操作手在EISC中心實施遠程控制。整個施工作業在各崗位有序配合下,加砂、泵液無差別地抵達目標油層,施工作業中測試應答良好,壓裂液泵入位置精準,泵入順利。
4/西部鉆探XZ-AVDS垂鉆系統助力提速提效
來源:中國石油報 2022,08
8月4日,西部鉆探公司工程院自主研發的XZ-AVDS垂鉆系統,在塔里木油田KL3-2W井完成現場試驗。本次試驗對西部鉆探XZ-AVDS垂鉆系統產品定型具有重大意義。KL3-2W井位于塔里木油田庫車山前克拉3區塊,其二開作業井段長且地層傾角大,影響了鉆進效率。目前,垂鉆系統已成為這個區域提速提效的關鍵標配利器。
5/ 工程技術研究院油基鉆井液獲中國專利銀獎
來源:中國石油報 2022,08
7月26日,第23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出爐。工程技術研究院鉆井液研究所的“一種抗鹽水侵的高密度油基鉆井液及其制備方法”喜獲中國專利銀獎。本專利獎為油氣井工程方向年度最高級別獎項。
6/東明石化、中國石油大學等聯合研發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烴技術通過鑒定!
來源:石化緣 2022,07
7月11日,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獲悉,由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和上海卓然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烴(UPC)成套技術”成功通過鑒定。鑒定會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所開發的專用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屬世界首創,技術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7/塔里木油田巖芯CT分析賦能儲層研究
來源:中國石油報 2022,07
從地下采集巖芯出來,一般采用常規的顯微鏡分析識別去發現油氣儲層。截至6月1日,塔里木油田通過非常規CT掃描分析儀,實現了5口井25塊巖芯的圖像三維展示,大幅減少了實驗時間和經濟成本,為油田增儲上產提供了更全面的技術支撐。塔里木油田聚焦博孜—大北、富滿等油氣集中上產區域的勘探開發生產,深入推進CT掃描技術在石油工程領域的應用,加快CT掃描結果分析和技術交流,探視8000米地層深部。掃描結果能更好地顯示出巖芯的微觀結構特征,為油氣藏發現提供高質量服務。
8/【射孔】三級裝藥多脈沖射孔技術
來源:《測井技術》2022年第3
常規復合射孔技術將聚能射孔與火藥結合,在射孔的同時進行高能氣體壓裂,有效地破碎射孔孔道壓實帶;但其只裝配了一級火藥,火藥燃燒產生的能量偏低,有效作用時間短,常規復合射孔效果受限于裝藥量和壓力脈沖級數。三級裝藥多脈沖射孔技術通過增加火藥級數,控制不同級次的火藥燃速,形成多個高能氣體壓裂脈沖,壓力峰值高,有效作用時間長。該技術提高了對近井帶的改造程度,能實現井筒周邊2 m以上造縫、延縫,增強了地層的滲流能力,為非常規油氣開采提供了新的思路。
9/【射孔】油氣井射孔對固井水泥環損傷范圍的試驗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22年第3期
射孔彈起爆后侵徹井筒與地層的同時,同樣會破壞孔道周圍的套管與水泥環。一旦水泥環出現微裂縫或固井界面出現微環隙將會在后續開發過程中誘發環空竄流。針對此問題,基于螺旋射孔方式,采用4種型號射孔彈進行大型射孔打靶試驗,分析射孔后水泥環與固井界面的破壞特征,并討論兩種水泥漿配方下射孔彈裝藥量、射孔密度對井筒局部失封范圍的影響。結果表明水泥環內錐形孔道周圍齒狀微裂紋發展區域靠近固井二界面;孔道周圍套管與水泥環形變能力的差異形成一界面馬鞍形的脫黏區域;采用小藥量射孔彈、降低射孔密度、改善水泥漿配方可減小水泥環內部損傷范圍與界面脫黏區域,利于后期壓裂過程中井筒密封完整性的保持。
10/【橋塞】高性能系列可溶橋塞
來源:《石油科技論壇》2022年第3期
可溶橋塞具有提高作業時效、降低作業成本等技術優勢,已成為頁巖油氣水平井體積壓裂的核心利器,應用占比90%以上。為實現自主可溶橋塞技術的突破,中國石油休斯敦技術研究中心立足“自主材料、自主設計、自主產業化、自主知識產權”全產業鏈理念,創新1項可溶材料溶解控制理論,形成了5項專有高端橋塞技術,建設1個國際化可溶橋塞研發平臺,形成了從材料研發到個性化設計、產業化加工、測試評價和持續改進的良性閉環循環。累計研發形成8種規格(85~117mm)、5種溫度(40~150℃)高性能系列橋塞產品,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1/【橋塞】水平井橋塞分段壓裂技術在Toson-Uul油田的應用評價
來源:《化學工程與裝備》 2022,08
Toson-Uul油田是典型的低滲透油田,整體采出程度低,儲層動用程度較低.2019,2020年期間,Toson-Uul油田對5口水平井實施電纜橋塞泵送射孔,套管多段多簇體積壓裂工藝,其中3口應用可鉆橋塞泵送射孔聯作,2口應用可溶橋塞泵送射孔聯作工藝技術,均取得了較好的采出效果.5口水平井見油高峰期平均單井產油43.3t,后期通過及時,合理注水,穩定期平均單井日增油15.9t,累計產油5.29萬噸。
12/【套管補貼】深水套管補貼技術在海洋半潛式平臺中的應用
來源:石油科技論壇 2022,08
海洋半潛式鉆井平臺使用的是水下井口,對于部分井因下套管過程中發生阻卡導致套管無法按照正常程序下到位的情況下,通過使用深水套管補貼工藝,可以有效解決井口故障問題,以滿足后續勘探及生產需求。
13/【起爆方式】兩端點起爆對炸藥近地場沖擊波威力增強效應研究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22年第4期
通過試驗和仿真分析研究了兩端點起爆對炸藥爆炸近地沖擊波場分布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兩端點起爆爆轟波在炸藥中心形成匯聚疊加,初始沖擊波場在匯聚中心形成耦合增強,并在中心匯聚位置向周向水平傳播,顯著增強了沖擊波在近地場的傳播距離和超壓威力。對比上端點起爆、下端點起爆和兩端點起爆方式,炸藥在比例距離1.5 m·kg-1/3<Z<4.5 m·kg-1/3范圍內地面沖擊波超壓,兩端點起爆相比一端點起爆炸藥近地場沖擊波威力明顯提升,比例距離范圍內沖擊波超壓平均提高43%,在比例距離2.5 m·kg-1/3<Z<3 m·kg-1/3范圍內提升最為明顯。
14/【起爆器】數碼電子雷管深水起爆性能試驗研究
來源:《爆破器材》 2022年4期
采用密封壓力罐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施加不同氣壓的方法模擬數碼電子雷管在一定水深下的工況,通過系列試驗研究模擬相應工況下的起爆能力。試驗結果證明:所用數碼電子雷管在40 m水深處放置48 h,其抗水性、起爆能力、延期精度均不會受水深的影響,可滿足工程需要。通過系列試驗,彌補了現有工程資料數據的不足,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必要的試驗數據和依據。
15/【起爆方式】不同起爆方式對聚能切割效果影響的數值仿真分析
來源:《火工品》2022年第2期
為研究起爆方式對聚能切割器切割性能的影響,基于鈦合金板聚能切割工況,采用AUTODYN顯式動力學分析軟件建立三維仿真模型,對比分析了不同點、線和面起爆條件下鈦合金切割效果。結果表明:采用側面與上表面同時起爆的面起爆方式切割性能最強;對比不同起爆方式的金屬射流速度、切口處豎直方向應力分布和切口形態,可以發現兩側線起爆和側面與上表面起爆模型切面齊整、切口較小,綜合效果較好;聚能切割器兩端切割效果相對較差,可采用外殼約束或者增加切割器與鈦合金板相對長度加以改善。
16/【起爆器】油氣井用水下超聲通訊起爆系統設計與驗證
來源:《火工品》2022年第2期
基于管輸射孔無線通訊起爆控制技術研究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一種新型油氣井用水下超聲通訊起爆控制的設計理念。設計智能遙傳裝置、槍頭主控裝置,并模擬井下應用環境對設計的智能遙傳裝置、槍頭主控裝置進行性能測試。多次試驗結果表明,所設計的智能遙傳裝置、槍頭主控裝置能夠完成水下通訊、控制、起爆等所預定的功能,實現地面實時控制井下儀器并完成智能起爆。本研究為油氣井用管輸射孔無線通訊起爆控制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